當銀發智慧與青年才俊在閩南熱土相遇,一場跨越代際的文化盛宴便悄然綻放。晉江市老年文化藝術節,這個承載著無數金色記憶的文化品牌,歷經數屆沉淀,不僅成為老年朋友展示才華的舞臺,更意外地與晉江博士后群體結下了不解之緣。
首屆藝術節于2015年秋在晉江戲劇中心啟幕,彼時以“夕陽正紅”為主題,匯集了老年書畫、南音演唱、木偶戲等傳統藝術形式。令人驚喜的是,活動吸引了多位在晉江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從事文化研究的青年學者駐足。博士后林靜在觀展后感慨:“老藝術家筆下的閩南古厝,為我們研究地方建筑文化提供了活態樣本。”
2017年第二屆藝術節首創“代際對話”環節。在晉江科技館舉辦的“科技與傳承”專題展覽中,75歲的剪紙非遺傳承人陳阿婆與博士后李偉展開深度合作。李偉運用數字化技術對傳統紋樣進行三維建模,而陳阿婆則指導青年學徒創作融合現代元素的剪紙作品。這種“傳統技藝+科技創新”的模式,后來被收錄進晉江文化創新發展白皮書。
2019年第三屆藝術節正值晉江撤縣建市26周年,活動規模擴大至全市15個鎮街。特別設立的“博士后文化工作坊”成為亮點,來自中科院、廈門大學的6名博士后帶領老年學員體驗VR閩南文化漫游、智能書法教學等創新項目。晉江老年大學學員王伯伯笑稱:“這些博士后娃娃教我們玩轉新技術,我們也給他們講古早故事,互相都是老師!”
疫情期間的2021年第四屆藝術節轉為線上線下結合。博士后團隊開發的“云上藝苑”小程序,讓老年藝術家的作品得以在云端永久展示。更令人動容的是,多位博士后主動加入“銀齡數字幫扶”志愿隊,一對一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參與線上匯演。這種雙向奔赴的情誼,完美詮釋了“老有所為,青有所承”的深刻內涵。
歷屆藝術節累計展出老年創作作品2300余件,舉辦跨代交流活動80余場,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2個。晉江市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老年文化藝術節與博士后群體的互動,正在形成獨特的文化生態——既保存了傳統文化的根脈,又注入了創新發展的活力。”
如今,這個持續八年的文化項目已成為晉江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南音遇上人工智能,當木偶戲融合全息投影,當銀發舞者與青年學者共跳街舞,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藝術的交融,更是一座城市對每個年齡段的溫情致敬。這些珍貴的共享回憶,正如晉江潮水般奔流不息,在代際對話中續寫著新的文化傳奇。